“精準發現問題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線,高效推動解決問題是巡察工作的落腳點,而要確保巡察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真正達到‘政治體檢’的目的,關鍵是要看巡察整改的真正成效!笨h委巡察辦負責人在對村(社區)巡察整改督導工作會上如是說。
截至目前,我縣已完成對全縣400個村(社區)中253個村(社區)的常規巡察,村(社區)巡察覆蓋率達到63.2%。針對巡察發現的問題,我縣多措并舉,精準發力,通過建立健全“四項機制”,確保對村(社區)巡察整改提質增效。
建立貫通協調督查整改機制。縣委巡察辦定期組織巡察整改督導組,抽調紀委、組織、審計、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骨干人員,突出整改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對縣級涉農職能部門、鎮(街道)、村(社區)整改情況進行全面督查。同時,夯實鎮(街道)黨(工)委主體責任和紀(工)委監督責任的落實,通過再監督、再檢查,全面查擺鎮村(社區)存在的問題,對整改不到位的問題退回處理、跟蹤督辦,限期銷號整改到位。
探索群眾評估實效整改機制。以尊重和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為整改原則,堅持以群眾滿意為目標,把“能不能治病”、“群眾滿不滿意”作為促使整改見到實效的重要手段,探索建立健全巡察整改群眾評估實效整改機制。在問題整改過程中,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把群眾的需求摸準摸透,對群眾不滿意的重新整改,加強對整改情況的定期通報,在一定范圍內向社會公開,真正讓群眾參與整改過程、監督整改進度、評估整改實效。
完善結果公示公開整改機制。堅持黨內公開與社會公開相結合原則,在對村(社區)巡察整改工作結束后,被巡察村(社區)將巡察整改情況既以黨內文件形式向村(社區)黨員大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會議通報,接受干部群眾監督。又通過睢寧電視臺、《今日睢寧》報、“勤廉睢寧”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向社會公布。同時采用貼近農村實際,利用廣場舞、村務公開欄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公示公開巡察整改成效,接受群眾“檢驗”。
構建長效管理源頭整改機制。在抓好具體問題整改基礎上,深挖問題根源,針對共性問題和薄弱環節,精準研判分析,堵塞制度漏洞,將整改好經驗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形成長效機制。在指導嵐山鎮村級巡察整改中,創新整改方法,抓住“可操作、易執行、能復制”要點,將宏觀政策具體化、復雜要求簡單化、專業標準通俗化,采取列出清單、細化標準、制定樣表、固化流程等形式,編印形成《鎮村規范管理簡易指導手冊》,制定清單9張、制度規范12個、制式表格30個和村級事務管理流程22個,在此基礎上形成村(社區)巡察整改規范管理模板,向全縣推廣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