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共性問題清單,我們發現本單位在黨建、財務管理等方面存在許多類似的問題,就立即按照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進行自查自糾,健全完善了相關制度,及時對存在的風險進行防范。經過整改,我局相關工作流程更加規范,工作效能和作風也有了較大的提升。”銅山區交通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2018年以來,銅山區根據中央、省、市、區多輪巡視巡察成果,結合本區實際,在全區范圍開展共性問題前置整改,即對巡察發現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在向被巡察部門、單位反饋移交的同時,歸納出共性問題并列出清單,在全區范圍內提前開展自查自糾,通過早查找、早發現推動問題早解決、早糾正,確保共性問題清理到位、整改到位。2018年以來共向各區級部門、鎮村制定下發共性問題清單5個,涉及共性問題122條,最大程度的放大巡察成果。
“如果全區各部門、各單位坐等巡察發現問題后再去整改,往往會錯失時機,進而影響工作。如今把巡察中發現的共性、普遍性的問題歸納整理后列出整改清單,讓各部門單位黨組織‘對號入座’,及早行動起來,認真對照通報問題進行自查,就能提前提醒警示,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銅山區委第三巡察組組長張成元介紹道。
在列出共性問題整改清單的基礎上,銅山區以“全區一盤棋”的態勢進行專項整改,對共性問題在區級層面進行專題研究、統籌謀劃,從上而下完善制度、統一解決,降低基層整改難度,提高整改效率,從而避免巡視巡察問題屢巡屢犯、積重難返,進一步鞏固整改成效。
“共性問題一般都有共性的原因,如果僅僅依靠各個單位單打獨斗去整改,效果也將參差不齊、差強人意。對這些問題,必須自上而下統一制度、統一規范、統一標準,才能讓各基層單位有章可循去整改,也更容易取得好的整改效果。對此,我們有著清醒的認識,也采取了不少具體措施。”銅山區委巡察辦主任李海燕說道。
“現在我們隨時都能通過村委會門前大屏幕看到村里各項信息,包括惠農政策、全村低保人員,村里每月的收支也都及時公開,這不僅讓我們老百姓能行使監督的權利,也讓我們更相信村干部可以公平公正,真正為我們群眾辦實事……”棠張鎮棠張村一位正在觀看“陽光村務平臺”大屏幕信息的村民由衷地說道。針對基層村務公開工作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區紀委監委以“一云多屏”模式建立了“陽光村務平臺”,在全區311個村(社區)均安裝了公開屏和查詢機,所有信息均由后臺系統統一審核發布,有效地避免選擇性公開及虛假公開,從根本上解決了村務公開中普遍問題。這是銅山區加強前置整改工作的一個縮影。
前置整改還進一步提升了區級巡察的效率和效果,最大程度覆蓋了巡察可能出現的盲點。通過把巡視巡察效應傳到“神經末梢”,督促基層黨組織主動查糾,“靶向”治療,健全完善風險防控、組織內控、外部監督等體系機制,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現在對基層黨組織開展巡察,對共性問題就直接對照清單檢查整改情況,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發現個性問題和深層次問題,巡察取得的成果也更加顯著。
2018年以來,銅山區結合前置整改,先后在全區開展了3次涉及5個方面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推動建立健全規章制度32個,不斷放大巡察效應,將巡察利劍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