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進一步對推動完善基層監督體系、健全基層監督網絡提出明確要求。江蘇省豐縣紀委監委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著力推動監督下沉、監督落地,以高質量監督助力基層治理。
找準難點堵點,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開展監督。持續加強對各項惠民富民、促進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緊盯“三資”管理、村務公開、村級工程等重點領域開展精準監督,全面排查風險隱患,推動摸清底數、整改到位。將推動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發展列入日常監督重點,緊盯資金撥付、使用等關鍵環節,深入一線開展嵌入式監督,及時發現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和廉潔風險。在服務保障上做“加法”,靠前監督主動作為,督促相關部門發揮職能作用,推動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保障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緊盯制度執行,強化對村級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堅持“一權一清單”,繪制村級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圖,出臺全面推行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的實施意見,設置議事決策、組織人事、工程采購、陽光村務等類別,明確每個類別的責任主體、運行流程和風險防控,讓村(社區)干部“按圖做事”、群眾“照單監督”,進一步厘清小微權力邊界、規范小微權力運行。加強對村(社區)“一把手”的監督,制定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廉潔履職“十嚴禁”負面清單,著力糾治“一把手”在政策落實和工作推進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堅決糾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等問題。
夯實監督力量,提高基層監督隊伍履職能力。向村(社區)派出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紀檢監察干部組成村級監督指導員,主要指導村級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參與專項監督、作風督查等工作,提升基層監督規范性和精準性。構建“大監督”工作格局,建立包掛指導、信息互通、線索協查、成果共享等制度機制,要求村級監督指導員每月至少2次到包掛村(社區),以業務指導、實地督導等方式,協助村級紀檢委員對村(社區)惠民富民政策落實、干部作風等情況開展監督,推動監督觸角進一步向基層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