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18日,由中國中鐵旗下部分單位參建的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紅線正式通車運營。
上圖為8月18日,人們在輕軌紅線布盧姆菲爾德體育場站上下車。
下圖為8月18日,人們搭乘輕軌紅線列車。
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當地時間8月18日,隨著第一組輕軌列車南北對開始發,由中國中鐵等中國企業參與建設的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紅線正式通車運營。該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資企業承建的首條發達國家高端市場的輕軌項目,全線由中國企業全產業鏈負責設計、制造、供貨、施工、聯調、維護等,代表著中企在海外軌道交通建設的新高度。
該項目是特拉維夫輕軌系統首條線路,也是以色列建國以來最大的政府特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規模最大、施工最為復雜、技術難度最高。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用“節日”來形容輕軌紅線的開通,贊譽其促進特拉維夫地區和整個國家的互聯互通作用。交通與道路安全部部長米麗·雷格夫說,輕軌開通是特拉維夫的“歷史性”時刻,令整個城市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據報道,開通首日,約有10萬民眾到現場乘車體驗。
中國的基建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奮斗史和逆襲史。1988年之前,中國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然而今天,中國的高速公路和高鐵里程均穩居世界第一。從跨越大江大河到穿越山谷溶洞,從穩固高寒凍土到抵御14級臺風,還要兼顧保護天上的飛鳥、地下的文物……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建設者,會遭遇如此復雜的設計挑戰。但破解這些世界級難題,造就了世界級工程和世界級建造隊伍,使中國成為當之無愧的基建強國。
近年來,中國基建還走向海外。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國幫助許多發展中國家建設了通信網絡、港口、機場、高速公路、醫院和學校等基礎設施。雅萬高鐵、中老鐵路、佩列沙茨大橋……一大批以中國標準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在海外加速落地,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
如今,中國裝備走進以色列,成功“敲開”發達國家設備供應的大門,標志著中企在工業化合作、優勢互補、整合本地及全球資源方面實現又一重大突破,充分彰顯了中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實力和影響力,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工程走出去,帶動中國設計、中國產品、中國技術、中國品質等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