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省委巡視工作啟動,五年內覆蓋310個黨組織
強化“政治體檢”,巡視利劍更鋒利
“今后五年,省委將通過14輪巡視對310個黨組織巡視一遍,大體上每年安排3輪、巡視60個左右地區和單位黨組織。”在2月27日召開的省委巡視工作部署會上,省委書記李強明確指出,各級黨組織要深刻認識做好巡視工作對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深化政治巡視的高度自覺。
這是新一屆省委巡視工作的“集結令”,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這是省委對巡視工作的“軍令狀”,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要求。
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全面從嚴治黨任重道遠,巡視工作必須久久為功、鍥而不舍。新一屆省委巡視有哪些新部署、新舉措?
高標準嚴要求,“顯微鏡”“探照燈”再發力
巡視是加強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是國之利器、黨之利器。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巡視機構先后對310個黨組織開展巡視,對12個黨組織開展“回頭看”,圓滿完成省委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同時在各設區市、縣(市、區)深入推進巡察工作,初步形成巡視巡察“雙劍合璧”效應。
一組數據可以真切感知“政治體檢”的威力:十八大以來,巡視發現問題6763個,移交問題線索7835件;紀檢機關認真查處巡視移交的問題線索,推動解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征地拆遷、惠農扶貧等民生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累計挽回經濟損失56億元,維護了群眾切身利益;推動一批腐敗案件被嚴肅查處、一批久拖不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做好新形勢下巡視工作,要牢牢把握政治巡視這一重要定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工作的深刻論述。”李強指出,既要在政治高度上突出黨的領導、政治要求上抓住黨的建設、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從嚴治黨,切實發揮巡視政治“顯微鏡”、政治“探照燈”的作用;又要深刻認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群眾關心的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巡視重點,推動解決基層和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從嚴治黨成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著力深化政治巡視,對被巡視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開展全面的“政治體檢”,要把準3個維度——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從我省巡視情況看,一些單位和黨員干部“四個意識”不強、貫徹中央和省委部署不力的情況還是存在,特別是在落實扶貧、環保、國土、惠民等政策方面搞變通、打“擦邊球”,甚至突破政策和法規紅線。 因此,要重點檢查被巡視黨組織維護黨中央權威、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的情況,堅持和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情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執行換屆紀律、選人用人的情況,樹立鮮明政治導向,推動中央決策部署在江蘇真正落地生根。
聚焦正風反腐。從省紀委查辦案件看,工程建設、扶貧、征地拆遷、招投標等領域排在前四位。巡視要深入了解被巡視單位黨員干部作風和廉潔情況,認真查找在執行作風建設規定、規范權力行使、項目工程建設、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資金使用、干部選拔任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緊盯重點人、重點事、重點問題,讓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無處遁形。
著眼壓實管黨治黨責任。一些地區和單位落實“兩個責任”不力、主體責任缺失,是導致問題多發的重要原因。巡視要深入了解被巡視黨組織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執行黨的紀律、嚴格黨內政治生活、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從嚴監督管理干部等方面情況,督促被巡視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切實強化主責主業意識,把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牢牢扛在肩上。同時,把端正用人導向作為巡視監督重點,著力發現并推動解決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板塊輪動精準出擊,巡視方式常用常新
五年看頭年,頭年看首輪。本屆省委第一輪巡視即將展開,九個巡視組將對10個縣(市、區)、2個省級機關部門、2家省屬國有企業進行巡視,“回頭看”4個縣(市、區)。
“與以往相比,首輪巡視安排2個月,時間較有保證,目的就是要確保巡視工作質量,為十三屆省委巡視起好步、開好局。”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蔣卓慶表示,今年重點安排對縣(市、區)板塊巡視,就是要把對縣(市、區)黨委的監督凸顯出來,推動縣(市、區)黨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鞏固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全面從嚴治黨對深化巡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進一步提高巡視監督發現問題的能力,不斷創新巡視工作方式方法,與時俱進、常用常新——
“板塊輪動”。310個黨組織分布在設區市、縣(市、區)、省屬國有企業、省屬高校和省直部門單位“五大板塊”,采取“一拖二”“一拖三”,對同一領域、同一性質的巡視對象進行集中巡視,著力發現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提高巡視監督質量和效率,同時有選擇地對其他板塊開展巡視,始終保持利劍高懸、震懾常在。
“常專結合”。常規巡視全面了解、循序漸進,專項巡視指向明確、內容聚焦。對市縣一般以常規巡視為主,強化政治生態的“全面掃描”;對機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一般實行專項巡視,聚焦突出問題進行重點突破。
“回頭看”。去年對12個地區、單位開展“回頭看”,通過再了解、再發現,強化了再震懾,1所省屬高校、2家省屬國有企業被嚴肅問責。本屆省委任期內,每輪都將安排對部分地區或單位開展“回頭看”,既盯住巡視整改不到位的老問題,又著力發現新問題,彰顯黨內監督的韌勁和嚴肅性。
“機動式”。這是巡視工作的全新“打法”,優勢在機動,以小隊伍、短平快的方式發揮“流動哨”作用;關鍵在精準,集中優勢兵力,實現精準突破,確保在最短時間內把問題搞清楚,起到“立竿見影”的震懾效果。我省將開展試點,發揮“流動哨”威懾力,當好“守更人”。
如何提高巡視的精準性?“既要深入查找突出共性問題,也要根據被巡視黨組織的不同性質、不同情況,深入查找個性問題。”蔣卓慶介紹,首輪巡視中,對縣(市、區),將巡察工作開展、巡察機構建設和巡察干部配備情況作為巡視監督內容,開展專項檢查;對省級機關部門,重點關注黨組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落實新發展理念、“兩聚一高”新要求,執行相關政策以及權力運行等情況;對省屬國有企業,重點了解黨委發揮核心領導作用、深化國企改革、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以及領導干部廉潔從業等情況。
巡視巡察同向發力,成果運用標本兼治
最近一段時間,省紀委領導先后深入檢察、公安、司法等機關和審計、國資、衛生等部門調研,所到之處均強調協同配合,凝聚正風反腐的工作合力。省紀委領導密集到相關條線調研,受到各方關注,傳遞出新一屆省紀委監督執紀問責的新信號。
“巡視時間短、任務重,僅靠巡視組單打獨斗很難保證巡視質量,需要調動多方信息資源。”省紀委副書記、省委巡視辦主任黃繼鵬表示,巡視機構將與紀檢機關無縫對接、與審計監督緊密結合、與政法機關和信訪部門密切溝通,信息共享、成果互用。
最近,省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出臺“2+1”制度體系,分別是建立巡視巡察聯動機制意見、加強巡視成果運用意見和巡視整改問責線索處置意見,切實增強巡視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應。黃繼鵬介紹,市縣巡察是推動巡視工作向基層延伸的有效方式,省委巡視反饋后,市縣黨委要及時跟進,主動安排對問題突出的單位開展專項巡察,一屆黨委任期內要實現巡察全覆蓋。截至目前,南京、無錫、徐州、鎮江、揚州、鹽城、連云港已完成新一屆黨委首輪巡察。
讓巡視利劍更鋒利,關鍵在成果運用。“發現問題和線索只是巡視的前半篇,查找病灶、深挖根源,用好巡視成果解決突出問題才是目的。”李強特別強調。
——推動問題整改。巡視發現的問題要原原本本、一針見血地反饋給被巡視黨組織,做到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實事求是,該挑明責任的不作任何遮掩,該反饋給一把手的嚴肅認真地找書記說事。被巡視黨組織和領導班子成員要堅決把自己擺進去,對矛盾問題主動認領,切實擔負起整改責任。
——強化線索處置。巡視機構對照“四種形態”,對問題線索科學分類、及時移交。紀檢機關對巡視移交的問題線索優先辦理、快查快結,組織人事部門及時處置選人用人方面的問題線索,其他相關部門單位也應找準工作定位、認真履責,確保巡視移交的問題線索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研究治本之策。對巡視發現的面上共性問題綜合歸納,指出“病癥”、剖析“病害”、揭示“病因”,善于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高度分析研判,提出標本兼治的對策建議。督促被巡視單位深化專項整治,查找制度漏洞,加強風險防控,發揮巡視治本功能。
——加大問責力度。省委巡視機構及時開展專項檢查,跟蹤了解巡視整改情況,對敷衍整改、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建議并督促有關部門嚴肅問責,堅決把黨內監督的嚴肅性和制度剛性約束力體現出來。
3月上旬,省委9個巡視組將陸續進駐18家單位。省委強調,巡視干部要保持“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高度自覺,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敢于較真,時刻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以無私無畏的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黃 偉)